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道升”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释元净元末明初 1312 — 1378年一月十九日
人物简介
元净
字天镜
号朴隐会稽人,父倪机。
母严氏。
容貌魁伟。
襟怀煦然如春。
世间机阱押阖之术。
不识为何物。
祝发受具。
嶷然有远志。
天岸天台止观。
复往双径。
行端
入门。
厉声一喝。
若闻雷霆声。
黏缚尽脱。
遽稽首作礼。
曰。
汝果何所见耶。
复问答四三转。
皆惬意。
顾左右曰。
是般若位中人也。
遂命归侍司。
掌书记
时年二十七。
丙申
出世会稽长庆。
升天衣万寿。
四方问道者
闻风来归。
元净
字天镜
别号朴隐
会稽人
父倪机。
母严氏。
师初以童子出家。
昭庆律师戒。
嶷然有远志。
韩庄节公性
教之为文。
伸纸引墨。
思源源不可遏。
公深加叹赏。
既而从天岸济法师
天台教。
尽得其学。
台宗诸老。
竞以书聘之。
欲令出门下。
师不从。
元叟端公
说法双径。
人尊之为当代妙喜
师往从之。
入门。
叟厉声一喝。
师若闻雷霆声。
黏缚尽脱。
遽稽首作礼。
复问答三四转。
皆惬叟意。
遂录为子。
使掌记室
久之。
建业
谒全悟䜣公于大龙翔寺
全悟门风高峻。
不轻许可。
见师特甚称之。
继往临川
虞文靖公集
虞公尤称之。
留九十日而还。
他若黄文献公溍
蒙古忠介公泰不华
翰林学士危公素
其同辞称师。
无异于虞公
名闻行宣政院
元至正十六年
请师出世会稽长庆寺
升天衣万寿禅寺
四方问道者
闻风来归。
师以气衰。
倦于将迎。
营精舍一区。
而归老焉。
山阴和塔是也。
太祖龙兴
师与钟山法会之选。
与东溟目公。
碧峰金公
特被召入内庭。
从容问道。
赐食而退。
已而辞归和塔。
若将终身焉。
未几。
灵隐虚席。
诸山交致疏币。
延师主之。
师不得已而赴。
未及期年。
崇德之祸作矣。
师入院。
甫浃日。
寺之左右序言曰。
寺政实繁乏。
都寺僧司之。
师曰。
若等盍选其人乎。
众咸曰。
有德现者称多才。
昔掌崇德庄田。
能辟其莱芜
以食四众。
倘以功举。
谁曰不然。
师诺之。
先是。
勤旧有闻。
歆现之获田利。
率无赖比丘
请于前主僧代之。
及现之被选也。
大惧发其奸私。
崇德县
列现过失。
县令丞寘不问。
适健令至上其事刑部
刑部讯鞫既得实。
以师为寺长。
于简察。
法当缘坐。
移符逮师。
或谓师曰。
此三年前事尔。
况师实不知。
且不识闻。
宜自辩诉可也。
师笑曰。
定业其可逃乎。
至部。
部主吏问曰。
现之犯禁。
尔知之乎。
曰知之。
曰。
既知之。
当书责款以上。
师即操觚如吏言。
尚书侍郎览之大惊。
咸曰。
师当今名德也。
恶宜有是。
荐审之务得其情。
师了无异辞。
于是。
皆谪陕西为民。
闻亦大悔。
且泣曰。
闻草芥耳。
岂意上累师德。
蚤知至此。
虽万死不为也。
师弗顾。
行至宝应
谓从者曰。
吾四体。
稍异常时。
报身殆将尽乎。
夜宿宁国寺
寺住持
故师旧识。
相见甚欢。
师女弟之夫义安
宦移凤阳
以道经寺中。
师悦曰。
吾遗骸有所托矣。
是夕共饭。
犹备言迁谪之故。
不见有惫色。
明旦。
坐合爪。
连称无量寿佛之名。
泊然而逝。
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
义安等。
为其龛敛。
以俟师之季父至。
道衋然伤心。
遣其法孙梵译。
宝应携骨而还。
骨间舍利。
丛布如珠。
县大夫
及荐绅之流来观。
皆叹息而去。
其徒结竁于和塔祖垄之侧。
瘗焉。
寿六十七。
腊五十三。
三会语有录二卷诗文。
朴园
师容貌魁伟。
襟怀煦然如
世间机阱押阖之术。
不识为何物。
尚风义。
断江恩公。
与师缔忘年交。
断江卒。
师为刊布诗集。
复请虞公铭其塔。
三主名山。
起费补坏。
具有成绩。
其敷阐大论。
发挥先哲。
释门每于师是赖。
千百人中。
不能一二见焉。
竟以无罪谪死。
苟不归之于定业。
将谁尤哉。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净源字天镜一号朴隐姓倪氏会稽人也。
父机,母严氏,皆为士族。
童时,从弘教大师立公于大报恩寺祝发为僧,受戒于昭庆律师,嶷然有远志。
韩庄节公性以道德辞章下帷授徒,往从之。
于群经要旨,作文程式,俯仰变化,开阖曲折,悉洞然心胸,伸纸引墨,思不渴,每进一解,韩公未尝不称善。
天岸济以台衡止观开讲于虎林集庆又往从之。
为折三千具之义及四明孤山同异之辨,波澜浩荡,廉陛高严,能一一领解,台宗诸老竞以书聘之。
元叟端说法双经山,人尊为“当代妙喜”。
又往从之,入门,叟厉声呵之,若闻雷霆,黏缚尽脱,遽却立作礼。
叟曰:“汝果何所见耶?
”复问答三四转,皆惬叟意,顾左右曰:“是般若位中人也。
”遂录为弟子,命归侍司,寻掌记室,时年二十七。
久之,出游建业龙翔寺寺主广智全悟䜣公精贯儒释,行文为世模范,不轻与人,见盛称之。
继往临川,谒虞文靖公集虞公又盛称之,留三月乃还。
当时能文者若黄文献公溍蒙古忠介公泰不华翰林学士危公素,莫不闻风赞赏,由是声光远施,上达聪听。
元至正十六年行宣政院请出世会稽长庆寺,迁天衣万寿禅寺,四方问道者日至,以衰病倦于将迎,营精舍一区而归老焉,所谓和塔处也。
元运既谢,明室初兴,诏天下名僧建钟阜升济幽灵。
与上竺东溟日五台璧峰金特被召入内庭,从容问道,赐食而退。
已而辞归和塔,若将终焉。
洪武九年冬十二月灵隐虚席,诸山交致疏币,延主之,未及期年,而崇德之祸作矣。
灵隐有庄田在崇德都寺僧德现掌之,开辟莱,以食四众,无赖比邱某歆其田利,请于前主僧代之。
灵隐,德现复充都监,某惧发其奸私,走崇德县,列现过失,县令丞寘不问。
未几,有健令至,上其事刑部刑部訉鞫得实,以寺主失于检察,法当缘坐,移符逮
或谓曰:“此三年前事,且实不知,宜自辩诉,可免。
笑谢曰:“定业其可逃乎?
”至部,主吏问之曰:“现之犯禁,尔知之乎?
”曰:“知之。
”曰:“既知之,当书责款以上。
即操觚如吏言,尚书侍郎见之,皆大惊曰:“当今名德,恶宜有是?
”荐审之,务得其情。
了无异辞,于是皆谪陕西为民,行至宝应,谓从者道升曰:“吾四体稍异常时,报身殆将尽乎?
”夜宿宁国禅寺,主僧总虚了旧日交游,相见甚欢。
义安青州卫知事,移戍凤阳,以道经此,亦留寺中,与相遇,喜曰:“吾遗骸有所托矣。
义安者,之女弟夫也。
是夕共饭,备言迁谪之故,不见惫色。
明旦坐合爪,称佛而逝时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世寿六十七,僧腊五十三。
义安、总虚为龛敛以俟,法孙梵译走宝应,焚其骨,舍利丛布如珠结,竁山阴和塔瘗焉。
容貌魁伟,怀煦然,如世间,机阱之术,不禁自绝。
尚风义,断江恩与为忘年交。
其卒也,为刊其诗集,复乞虞公铭其塔。
三主名山,起废补败,具有成绩。
三会语》有录二卷;诗文曰《朴园》,葺若干卷。
译等哀慕慈法,惧其湮没,疏为事状,徵文于宋文宪公濂而铭诸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